2020届北大附中阶段性检测语文6月28号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昌平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论语》《红楼梦》
2020 年北京高考押题训练系列 (训练项:古诗文·现代文·大作文)
2020届北大附中阶段性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
2020.06.28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1.(2分)A
2.(2分)C
3.(2分)D
4.(3分)C
5.(3分)B
6.(6分)【参考答案】
①故宫让历史文化融入了现代潮流文化。②故宫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品牌形象,注重创新。③故宫文化关注了受众对象,倾向于年轻群体。④故宫创造出传统与时尚、实用相结合,并有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⑤故宫开发了大量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活动。⑥故宫充分挖掘自身的馆藏资源,提高展览质量。
【评分细则】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视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
7.(3分)C 【盖:大概因为。A. 为:学习(践行);对,向。B. 乃:却;是。D. 本:根本;探
究。】
8.(3分)B 【孔子删篡《尚书》,从《尧典》开始截取记述】
9.(3分)C 【“强烈谴责”和“不学无术”,感情和语气过重,与文本不符】
10.(4分)参考答案:
①孔子当初生于周朝,和今人相比谁距离尧舜更远呢
②像孔子这样圣明又勤奋,却不探讨尧舜之前的事,难道是做不到吗
【评分参考】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① “孰与”:与…相比,谁更…,1分;“去”:距离,1分。其他意思对即可;其他部分若解释有
误,则整体扣1分。
②“道”:谈论、探讨,1分;“不能”:没有能力、做不到,1分。其他部分若解释有误,则整体
扣1分。
11.(6分)【答案示例】
①张秀才治学的问题是:遵循三皇太古时期的学说,舍近求远,追求高深玄奥的言论,脱离现实。
②作者首先指出君子治学的目的是践行“道”,这种“道”应是易知可法的,对“道”的阐述应是
易明可行的;接着用孔子删《书》的例子说明君子所追寻的“道”并非越久远越好,太久远后世就难以理解和效法了;然后以二《典》和孟子的言论为例,说明“道”体现在贴近现实的人与事中。
【评分参考】①1分,②5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第一问:能够体现舍近求远、脱离现实之意,即给1分。抄原句不给分。只写“舍近求远”不给分
要表达出“脱离现实”之意。(缺少事实,不可)
第二问:第一层:君子的治学目的是践行“道”,能够答出治学讲求务实,践行易知可法的“道”
之意即可,1分。
第二层:以孔子删《书》的例子(通过什么方式 1分),说明道太久远就难以理解和效法了(说
明什么内容 1分)
第三层:以二《典》和孟子言论(1分),说明“道”体现在贴近现实的人事中(1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 (6分)【参考答案】
孔子认为臣子这样“事君”:①臣子事君应该尽心竭力 (1分) ②臣子应该以正道事君,但是如果君王不听,就要停止。(1分)③臣子事君时不应该欺骗君王,但是君王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应该犯颜直谏。(1分)
【参考示例】
我选②。我认为侍奉君主应该竭心尽力,秉承正道,决不能为讨君王欢心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但倘若君王丝毫不听劝谏,也应该离开,不要继续自取其辱。(1分) 例如春秋时候齐人送给鲁国国君美女和乐队,鲁国国君沉迷于此,好几天不上朝,孔子竭力劝谏,正是用正道事君,辅佐引导劝谏君王做正确的事情,但是鲁国国君不听,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这就“不可则止”,当国君不听的时候,停止劝谏,自己辞职离开。(2分)
【评分细则】自己的观点、理解(1分)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例(1分)分析(1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12分)
13.(3分)C
14.(3分)D
15.(6分)【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首诗歌都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了关西老将的形象,借此表达了对他们长期征战之苦的同情。(2分)
不同点:王诗通过戍楼看星的长安少年,表现了渴望建功立业、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通过月夜吹笛的陇上行人(征人),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及思念家乡的愁思;也通过身经百战却依然沉沦边关驻马流泪的关西老将与裨将封侯做对比,表现了对统治者赏罚不公的满怀愁情;岑诗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比,痛斥了汉、蕃两族将领苦乐不均的现实。(4分)
【评分细则】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8分) ①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②门庭若市 诚宜开张圣听 恢弘志士之气
③万里悲秋常作客
④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评分细则】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该句不得分。④句如填其他,合理亦可。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4分)
17. (4分)【参考答案】
宝钗:端凝庄重,矜持自重,淡雅稳重(性格特点);恪守封建妇德(思想特点)。
黛玉:冰清玉洁,聪明灵慧,孤傲潇洒(性格特点)。
【参考示例】
表现了宝钗沉稳持重的性格。例如在第22回中,当王熙凤暗示小旦的模样像黛玉,“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就表现了宝钗的沉稳、持重。【参考西城1.5模:在大观园吃酒行令时,黛玉无意间引用了闺阁禁书当时,“宝钗听了,也没有点破,只是回头看着,之后才特意约黛玉到蘅芜苑,劝黛玉不要读杂书,女子只该做些针黹纺织,表现她恪守封建妇德的思想和稳重圆融的性格】表现了黛玉孤傲的性格。例如在第16回中,宝玉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转赠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怒而掷其地,表现出黛玉冰清玉洁的孤傲。
【评分细则】宝钗、黛玉的思想性格概括各1分,只需要概括出一点即可;结合原著具体情节合理
分析各1分。思想性格的概括意思对即可,情节需具体切实。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2分)D
19.(3分)B
20.(6分)
①随圆就方,可塑性强;轻盈温暖,不改清澄又清新向上;
②“把我的理想状态想象成液体”,象征着我对待生活生命的参与、接纳与适应,代表着对人生宽度的追求;“小学生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象征着他们的朝气蓬勃(或“纯洁”),有热情,代表着更好的未来。
【评分细则】第①问2分,第②问4分。
21.(7分)
①原因:人们对贫困山区的认识停留在很多年前,这种误解在面对现在的贫困山区生活时就会觉得它们稀松平常,而不会再为他们的困境而触动;大城市人常有优越感,“期望”贫困山区以惨状带来震撼,不够困苦则难以被打动。
②略
【评分细则】第①问2分,意思对即可;第②问5分,联系现实2分,认识与思考3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65分。
22.(5分)
(1)(3分)B
(2)(2分)
【答案示例】
(2020脱贫攻坚看贵州”云上展馆)全息式、全景式展现贵州决战决胜(1分)脱贫攻坚的思路、举措和成绩(1分)
23. 微写作(10分)
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
(我)前几天离开后,又拿之前(您)赠送的十几篇(谈论)古今的杂文,多次阅读它们,(发现您的)言论十分高深并且志向非常远大。(我)揣摩您的用意,难道不是忧虑时俗,(因而)深入研究古代学说、阐明圣贤之道,想要改变现今(的状况),(把)它恢复到古代(的样子),整治现今的混乱繁杂的现象吗?这之后(我)更加了解到您是好学、有远大志向的人啊。但是(您)遵循三皇太古的学说,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这样是不太对的。
君子在治学上一定要践行道,之后亲身实践它,(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并且呈现在文章中阐发它,来让后世人信服(它)。这种道,就是周公、孔子、孟轲等人经常践行从事的;这种文章,就是六经中记载的、至今都为人相信的。这种道容易懂得并且能够效法,这种文章容易明白并且能够践行。至于虚妄的人谈论道,却把混沌蒙昧虚假乌有(的说法)当作道,(把)洪荒虚无的远古当作(要效法的)古代,这种道难以效法,这种学说难以践行。孔子说:“道不远离人。”所谓道,是圣人之道,这道是亲身实践它、(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就能够掌握的,哪像虚妄的人说的(那样)呢!孔子说:“我爱好古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它。”所谓古,它(包括的)事是君臣、上下、礼乐、刑法的事,哪像虚妄的人说的(那样)呢!这是君子追求的学问。
所谓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这个问题,(是指)孔子当初生于周朝,和今人相比谁距离尧舜更远呢?孔子删篡《尚书》,从《尧典》开始截取记述,不论及尧舜之前(的事),他谈论的治学,就称为“效法尧舜”。像孔子这样圣明又勤奋,却不探讨尧舜之前的事,难道是做不到吗?大概是因为那些事太遥远难以说清楚,不能让后世人信服(它)。
现在(的学者)生在距孔子很远的后世,却反过来想要探求尧舜之前(的事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尧舜之道是诸王(思想)的源头,孔子的赞叹是“广博啊”,是说尧舜之道深远广博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至于那《尧典》《舜典》,记述尧舜之道明白清楚,让后世尊重崇敬、仰望难以企及。二《典》的言论难道不高深吗?但它(论及的)事情没有超出使家族和睦,百姓安定,忧虑水患,会见诸侯,严谨法度罢了。孔子之后,只有孟轲最懂得道,但是他谈论的没有超出教人种植桑麻,蓄养鸡豚,来说明(百姓能对父母)生前奉养与死后安葬是王道的根本。二《典》的言论,难道不是(深奥广博的)言论?孟轲谈论的道,难道不是(真正的)道?但(二《典》记述的和孟轲谈论的)那些事却是世人特别容易了解接近的,大概是(因为他们的论述)切合现实的事情罢了。
现在的学者不认真遵循这种治学方式,却喜欢追求虚妄的人的言论,思慕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太古之时,把虚无当作最好的学说,没有(辨别)高下远近。假如贤者能做到(正确地治学),愚者能努力做到(正确地治学),没有过分的和达不到的,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就能延绵万世,可以践行不变了。现在(的学者)认为(正确的治学之道)不值得学习,却以追求高远虚无为本领,去推广虚妄的人没有用处的言论,这不是治学的人(应该)竭尽心力(追求)的。应该稍微降低高度,拉近距离,来达到中正之道,这样差不多就符合(治学之道)了。
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些陈旧浅显的言辞,像您这样见闻丰富学识广博,(本)不应该对您说这些。但我说这些的原因,是想让您降低高度,切近真正的道,那(我)怎敢刻意用新奇的言辞来抬高自己呢。愿您稍微考虑一下(我所说的)。